2007年8月27日星期一
Grooooooooovy.
美国德克萨斯的Tradewest公司当年以战蛙(Battletoads, Jan 1991)、战蛙与双截龙(Battletoads & Double dragon, Jan 1993)等动作火爆夸张、娱乐性强的游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后得知日本Technos公司开发的双截龙系列国外版权也由其掌控。
要问我最喜欢的红白机游戏,当然是双截龙II代想都不用想!
小学三四年级,舅舅不知从哪里弄来两台游戏机放在姥姥家,还不是后来普及的长方形红或蓝色小霸王,它们样式古怪,手柄形状奇特按键反映慢,性能记得也不是很好(估计是杂牌子机)。又不知从哪儿闹来一提兜的卡,什么颜色形状 的都有。当时完全就傻了,立马决定把童年无偿奉献给游戏机,什么宝贝玩意儿全甩到一边;放了学根本不和楼下的孩子玩,而是赶紧忍耐着写完了作业,然后再等舅舅经过姥爷姥姥同意后把线和电源接好知道电视屏幕出现那神秘的图案。在旁边咽了半天唾沫才咕哝着说要玩,可伴随着过度紧张兴奋和上不了台面的操作,一般是刚出来就死掉。
终于一个周六的晚上我住那,舅舅说来今天晚上阿们把双截龙通了咋样?我一看有我可以双打,激动地抖着胳膊托起手柄......这才第一次看清那让我无限遐想的剧情介绍,暗红(蓝)的色块,铁男们冷峻的面孔,隐藏着的黑影......还有一堆堆我眼中就是古罗马文字的日本字……早已把我吸进电视机里去。那晚我自然是什么绝招都不会用摸不着头脑任人摆布地早早死掉,而舅舅则是费劲地左扭右摆按出一身汗不知接了几次才通关。他会狂按两个键使出铁膝或霹雳旋风腿,踢中那些怪人时发出的震耳霹雳声叫我至今难忘。
前些日子我才在模拟器上玩到了Tradewest版本最原始的双截龙。虽说没有II代的平衡感和实感,我还是饶有兴趣地通了两遍。
双截龙综合了Technos公司热血硬派攻击模式(骑在人身上往脸上捣拳,拳脚打在对方身上是扑扑的声音)、热血物语的音乐(Intro音乐即热血物语Boss音乐,主角Billy就是肿眼皮的龙一 ),而人设和背景(城市/林间/机械/宫殿)俨然是II代的雏形。重要的是面对一个个大汉你不是非要死命摁才能鼻青脸肿地将他们打倒,而是可以用各种虚实出招组合巧妙连续攻击对方。
游戏另设有VS对战模式,可惜招数单一,动作死板,意义不大。
难怪在后来被取掉。
标签: Games
2 评论:
Hello. This post is likeable, and your blog is very interesting, congratulations :-). I will add in my blogroll =). If possible gives a last there on my blog, it is about the Placa de Vídeo, I hope you enjoy. The address is http://placa-de-video.blogspot.com. A hug.
By 星期六, 四月 05, 2008 12:46:00 下午
, atOh Wish you R.I.P, buddie...
By 红色的小喇叭, at 星期日, 六月 15, 2008 11:06:00 下午
2007年8月23日星期四
今次我们是超现实和现实的结合·Insects
只有在周末可以放出来自由活动时,才可以一个人跑到后面的农田里抓各种各样的昆虫回来养:蛐蛐、蝗虫、土虫、蚯蚓、蚂蚱、菜粉蝶蛹水里面的有水螳螂,水蛭(!), 各种小鱼泥鳅田螺蚌壳都带回家里悉心呵护直至其水土不服而含冤而去。
饲养小昆虫的习惯我竟然保留到高中,那段时间养过一种身长三四厘米的黑色甲虫(专门为其学名查过辞海生物分册不过现在叫什么又忘了),杂食性(包括同伴), 多见于农田间土坷垃下。一只罐头瓶子里铺一层土,放两只进去,饲以水果或是其他昆虫尸体并将瓶子至于阴暗处即可。此虫憨头憨脑,见土就钻和贪吃的习性加上颀长的体型让我很是喜欢。
最近一次养的虫子是千足虫,是公司组织的去涞源县的山里玩时抓的。林间的腐叶石块下多见此虫。别看它表面看上去跟蜈蚣是同类,身上还黑黄相间像是警戒色的样子,其实没有毒性。我开始不敢用手抓,回到家上网查了下,原来这种性格温顺的虫子已经被好多人当宠物养着了。就照着网上(以前都会说“书上”)说的,找了个鞋盒,把拣来的枯树叶树皮、土壤和两只山里带回来的千足虫放进去,喂苹果切片—没想到没几天一只死亡一只失踪,便再无心思打理。事实证明一些嗜好确实只能是存留在一定的年龄段的,过去了便再也找不回来;一个喜欢养虫子或是别的什么动物的孩子一定是个性格孤僻的人,而最终他要现实起来,要不以研究虫子为生(Darwin), 要不也许就如我,不容自己选择地投奔物质世界。
[网上能找到的图片大多拍得很丑,下面这两张还比较真实]
在南沙滩住的最后两个月里,我在卫生间里发现了以前在农村抓过的一种革翅目昆虫,蝼螋和蠼(音qú)螋。后者我第一次见,身体全黑,扁平状,黑亮亮的让人想起南方的蟑螂,很恶心。两者似乎是同一类的,除了颜色外我没弄清有什么区别。没想到在城市里还能见到这种虫子,不知怎地就想起了小学周六的一个烈日的午后回家走过一片树林踢一个朽木桩时第一次见到它将尾部的刺卷到身前防卫的样子来,同时想要把眼前这只拿过来重温一下的念头在脑中一闪而过后立即放弃。
标签: MISC
0 评论:
2007年8月6日星期一
筵席·張旗(William Chang Kee)- 人蛇大戰(Calamity of Snakes, 1982)
有相当多的外国恐怖片迷们认为,全世界最正的恐怖片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香港。除了一点对东方文化的猎奇因素外,让他们着迷的真正是早期港产片的真实、凌厉、淫邪,刺激。
客气地说,此片并无甚新意,说白了其实黔驴技穷。剧情老套,人物性格呆板单薄。
也就是在蛇堆上乱滚而已。
蛇怎么能斗得过人?开始导演执著地近距离拍摄一帮工人在工地上拿铁锹锤头挖土机把一条条可怜的小蛇砸成肉酱就看得人难受,一会儿又放田鼠一样的蛇獾出来,再拍它们怎么把蛇咬死。应有的恐怖压迫感皆无,反而插科打诨弱智搞笑,配上舞厅里动物世界片头曲Disco音乐,实在讽刺。
还是期待您新一轮的推介,泌大师。
2 评论:
Oi, achei teu blog pelo google tá bem interessante gostei desse post. Quando der dá uma passada pelo meu blog, é sobre camisetas personalizadas, mostra passo a passo como criar uma camiseta personalizada bem maneira. Se você quiser linkar meu blog no seu eu ficaria agradecido, até mais e sucesso.(If you speak English can see the version in English of the Camiseta Personalizada.If he will be possible add my blog in your blogroll I thankful, bye friend).
By 星期四, 八月 16, 2007 6:16:00 下午
, atSorry neither can I recognize your language nor find the English version of your blog...
By 红色的小喇叭, at 星期四, 八月 16, 2007 8:22:00 下午
2007年8月2日星期四
一审判决/重审 ·楊權 - 種鬼(Seeding Of A Ghost, 1983)
幸运的是最近看的鬼片质量都不差,有的甚至可算上乘,这给了我心理上极大的慰籍——在听厌(怕)了伴随着模仿"WB"的"SB"字样奏响的军乐小喇叭,记不清多少次看得无趣至极时屏幕一角一跃而出仿佛挑衅似的“必属佳片”字样后。
这片录像带画质下那脓肿发黄的邵氏片头让我一喜:天映娱乐似乎是没修复到这个片子,国外重新发行DVD的可能性,我看也是微乎其微。多媒体钻探机可能是挖到宝啦。
可不管怎么说还是邵氏啊,还是抱了平常心,悠闲随意坐观其变。没料想导演果然是胳膊上长毛—老手!到1/3处了竟然仍不慌不忙半只鬼影未见,可对徐高几人的四角关系了了几个镜头就已拍出不俗社会视角;两流氓拦住徐及其姘妇却并没有走劫车奸女的俗烂套路更让我开始兴奋,
而姘妇被奸杀后其丈夫出租车司机高飞立刻接到老婆变鬼用女声讯服务小姐声音电话告知高出事地点已渗出久违的邪气,高赶至现场车胎 被扎破,备胎竟自己滚动到尸体旁更是鬼味十足。
接着剧情层层铺开,徐少强在家中打开地球仪状酒箱里面竟然是姘妇的人头;真凶在家吃椰子,椰壳里满满地全是人脑浆,半夜屋子里所有盛水器皿一齐喷水,厕所马桶屎尿黄汤翻腾喷薄而出,而所有以上场面均是点到即止,不仅没让人有厌恶感,反而暗叹编导思维开阔,至此已值回ADSL下载所用时间带宽硬盘损耗费用及补偿观看过程中的视力下降。
好戏才刚刚开始。另外一条线上,高飞夜遭真凶灭口袭击并怒于警方办案不力,转而以暴制暴,诛杀姘夫徐少强;岂料徐亦非善男信女,反用球棒废高双腿。愤懑之下高只得求助于降头巫师,挖出老婆尸体以图尸降报仇: 凶手一嫖妓在床却发现妓女变成了自己姐姐,结果被女鬼逼至坠楼;凶手二脊柱爆裂出体外而死;更让人瞠目的是女鬼最终借种于凶手尸体,鬼与尸在空中变幻花样的"鬼交"令人叫绝;并附魔胎于徐妻腹中。终于,徐妻在家中打牌时魔胎由胸腹迸裂而出,且刀枪不入凶猛异常,飞肠贯穿徐少强并咬伤多人...
0 评论:
订阅 博文 [Atom]